你的浏览器过低,请换最新浏览器或改成极速模式 (请下载最新浏览器)
   当前位置 > 首页 >基础教育>圈点、勾画、批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分析

圈点、勾画、批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分析

作者: 黄红梅 来源: 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1-11-16 点击数:4168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课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核心组成部分——阅读更是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由该背景出发,结合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的具体运用,对如何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展开了分析,先简要介绍了圈点、勾画、批注的基本内容,紧接着结合教材篇章提出了一些实践建议,希望能够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帮助。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课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核心组成部分——阅读更是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由该背景出发,结合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的具体运用,对如何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展开了分析,先简要介绍了圈点、勾画、批注的基本内容,紧接着结合教材篇章提出了一些实践建议,希望能够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圈点勾画;批注文章;方法运用
  一、 引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以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理解能力为目标,还注重对其自主分析文章能力的培养。圈点、勾画、批注阅读法作为自主学习和分析的重要工具,有助于解决初中生不愿阅读、不爱阅读的问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也就意味着,以新课改为背景,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深入研究圈点、勾画、批注的教学运用方法并加以实践是势在必行的。
  二、 传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
  我们之所以要不断探究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因为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改的全新要求,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至于出现该问题的具体原因,无非学生主体地位被忽略、教学浮于表面等。就学生主体地位被忽略来说,大多数教师在传统模式下选择“灌输式”方法,直接将文章内涵告知学生,要求他们以“记笔记”的形式记录重点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思”“记”都是十分刻板的。尤其是在该模式下,师生对于文章的分析往往浮于表面、缺乏深度,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思考,限制了他们学科思维的积极发展。
  三、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圈点、勾画、批注的积极作用
  (一)促进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新课标重点强调的能力。将圈点、勾画、批注方法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本质上就是引导学生独立探索文学作品,将阅读和分析、选择重点研究对象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可以自己勾画出认为重要或使自身产生强烈情感冲击感的内容,并对相关内容展开深入分析,这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良好的自主思考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语文魅力。
  (二)夯实阅读收获
  事实上,在阅读中圈点、勾画、批注的过程,也是一个建立系统知识网络、夯实收获的过程。简单来说,学生无论是在“读诗词文章”的过程中不断勾画通假字,还是在“读近现代散文”的过程中勾画优美辞藻,都是深入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他们可以在按顺序的勾画、圈点支持下,逐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进而理清知识顺序,建立起更加系统的知识体系。如此其阅读收获必然会更丰富且扎实。
  (三)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日复一日的行为重复和日积月累的经验支持。学生每一次运用圈点、勾画、批注方法阅读文章并获得良好体验,就会更加认同上述方法的重要价值并形成运用习惯。久而久之,他们对相关方法运用得越来越熟练,必然可以积累更多有效经验、形成更多新的收获。如此,良性循环形成,良好习惯也就得以建立。
  (四)深化学科思维
  最后,圈点、勾画、批注的灵活运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科思维发展。对于任何一个学科来说,形成思维都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核心目标,是最难完成的一项任务。但就初中语文阅读而言,学生勾画文章语句、段落的过程,以及对各段落核心思想做出分析并进行批注的过程,都是跟随作者创作思维进行思考的过程,是近距离感受语文思维、文学创作思想的过程。这无疑可以大大促进其学科思维的发展。
  四、 语文阅读中圈点、勾画、批注方法的基本内容
  (一)圈点、勾画符号
  圈点、勾画阅读的核心基本内容,就是符号,包括表示疑问的符号、表示认同的符号、表示思考的符号等,具体如下:
  ○——可用于圈点核心词语
  ?——可用于勾画疑问之处
  !——可用于标记值得重点注意的内容
  。。。——可用于标记好词成语
  ﹏——可用于勾画优美语句
  ‖——可用于划分文章层次
  (二)基本批注规则
  批注的主要内容在于批注的位置和顺序。简单来说,在批注过程中,应注意批注的位置,避免批注文字影响后续文本阅读。批注主要可分为四部分,即眉批(将批注文字写在文章题目附近)、尾批(将批注文字写在文本末尾空白处)、旁批(将批注文字写在每段侧面空白处,伴随箭头指向具体对象)、夹批(将批注文字写在句与句之间的缝隙处,尽可能缩小字体,避免遮挡文章原文)。
  五、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圈点、勾画、批注的具体应用
  (一)讲授基本内容,帮助学生明确基本应用方法
  接前文所言,了解圈点、勾画的基本符号和批注的基本规则,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基础方法和注意事项传授给学生,为其自主勾画、圈点、批注做铺垫。换言之,在明确该阅读方法基本内容后,教师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讲授基本内容,让学生准确掌握“如何圈点、勾画文章”,以及“如何批注”,避免他们在自主阅读和应用该方法的过程中出现混淆符号、混乱批注等问题,防止学生因错误使用方法导致后续阅读受到消极影响。
  对此,教师可专门设计一节以“圈点、勾画、批注方法”为主的阅读课程,选择一篇内容丰富翔实、情感充沛且语言优美的文章为例文,先在文章中依次运用符号做好标记、进行批注,按段落借助多媒体工具呈现。紧接着,引导学生对多媒体中的内容展开观察,鼓励他们围绕“课件文本中都出现了哪些符号?对应哪些内容?代表什么含义”展开讨论。这样一来,先发现内容、再寻找规律,学生必然可以对圈点、勾画符号的科学运用方法扎实掌握,同时提高文本批注能力。
  以《春》一课为例,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独立展示“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段落,分别借助符号“○”和“。。。”圈点“刚睡醒”,并勾画“欣欣然”“朗润”等应用得十分传神的词汇,再利用符号“﹏”勾画拟人句“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讨论不同符号的应用对象。如此,学生就能够加强对基本勾画、圈点方法的掌握。此外,教师还可以对该段落做出批注,标明段落语言特征和情感传递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批注的重要價值,使其可以获得模仿课件批注进行独立批注的能力。  (二)布置预习任务,训练学生独立圈点勾画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基础圈点、勾画、批注方法后,教师要做的另一件事情,就是向他们布置独立的阅读任务,鼓励学生运用相关手段进行自主阅读。尤其是可以将该任务与“预习组织”结合在一起,借助信息化手段向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他们提前预习教材文本并用可擦笔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圈点自己认为重要或精彩的内容。与此同时,向他们提出“在预习结束后,将教材文本圈点、勾画作业以及批注笔记拍照上传”的要求,教师线上检查学生的圈点、勾画阅读情况。这样一来,不仅学生可以在提前阅读中锻炼圈点、勾画阅读能力,为后续课堂学习作出充分的准备,教师也可以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总结他们在方法掌握、阅读态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前设计应对预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活动。
  以《秋天的怀念》为例,教师就可以先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读文章并勾画、圈点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再在线上检查其任务完成情况。紧接着,围绕学生普遍重点关注的第三段(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以及他们均圈点、勾画了的母亲的“挡”“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笑”“忽然不说了”“悄悄地出去了”等动作设计针对性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围绕相关内容展开具体讲解,先认可学生们勾画相关字词、语句的准确性,再引导他们分析不同动作蕴藏的母亲情绪变化及其背后蕴藏的深沉的母爱。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勾画这一细节,学生能够对“细节描写对于文章情感表达的促进作用”产生正确认识,进而在阅读中多关注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在写作中多刻画细节,这无疑可以促进其读写素养的发展。
  (三)选择合适文章,引导学生批注文本总结规律
  其次,就是要加强对学生批注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此,引导和示范是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在选择难度适中文章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通读文本、了解大致内容,再将段落合理划分、以电子课件的形式将其意义呈现,引导学生按顺序精读段落并鼓励他们尝试按照自己对于段落中心思想的理解做出批注。在段落大范围批注结束后,引导学生重新阅读、细致分析每段中的中心句,再鼓励他们围绕中心句做出批注。最后,要求学生阅读自己的批注、回忆在第一次阅读时产生的思考,总结批注与文章梗概、大致思想之间的关系。如此,在细致阅读和批注的支持下,其阅读与理解深度必然会逐渐加深,还能对文本情感、思维逻辑形成更清晰的把握。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对不同文章的多元、对比展示,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文章的批注重点,总结不同文体文章的批注规律,如议论性文章可重点批注议论句和论点、说明文可批注中心说明句、写景文可批注比喻或拟人句等。这样一来,掌握了不同文体文章的批注方法,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就会更有侧重点,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以《纪念白求恩》为例,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再带领他们依次分析不同段落中的“夹叙夹议”内容,并对重点语句做出批注,要求他们在批注后总结段意。这样一来,通过细致地对每段展开分析,对不同段落中的议论、叙述展开对比,学生必然会更深入地领会白求恩精神。尤其是在学生分别对议论句和叙述句做出批注后,教师还可以提出“叙述句可否去掉”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批注对“叙述句在议论文中的存在价值”展开思考,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叙述句在议论文中不可替代的“支撑论点”作用。
  (四)鼓励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独立批注、分享收获
  再者,就是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视。如果说前文所提及的教师引导可以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批注方法,那么自主阅读并批注必然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批注能力、增强他们的阅读素养。因此,教师应在学生批注阅读能力基本成熟后,合理布置自主学习任务,适当对教材文章进行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可阅读、可批注素材,要求他们阅读多元文章并做出批注。同時设计以“分享”为主的课堂,为学生提供在课堂上分享阅读收获和批注经验的机会。这样一来,一方面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深入锻炼批注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在课堂交流中借鉴他人长处弥补自身不足,进而促进其阅读素养的综合发展。
  以《狼》为例,教师就可以在互联网中寻找其他刻画“狼”这一动物的文章并将其提供给学生,向其布置自主选择文章并进行批注的阅读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自由阅读、积极批注,并在课堂上展开交流,深入分析刻画动物类文章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同时深化自身写作素养。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有必要对学生的批注阅读做出客观评价,对不同学生在整个阅读、批注、分享中的表现,向其表达认可和鼓励,增进其自信,使他们在后续学习活动中有更积极的表现。
  六、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想要提高有效性,应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为基础,将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运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对此形成科学认识,积极主动地将圈点、勾画、批注等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理解“为何圈点”等问题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圈点”“如何批注”,借此机会提高其自主阅读和分析的能力,为其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以及在语文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缪新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汉字文化,2019(24):93-94.
  [2]赵金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力的提升[J].汉字文化,2019(24):77+79.
  [3]伍丽.初中语文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47-49.
  [4]闫冬梅.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革新,2019(12):23.
  [5]徐学民.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5):92-93.
  [6]王鹏.谈初中语文“深度教学”改进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