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过低,请换最新浏览器或改成极速模式 (请下载最新浏览器)
   当前位置 > 首页 >工程建筑>探究绿色生态住宅设计中的暖通新技术

探究绿色生态住宅设计中的暖通新技术

作者: 赵友军 来源: 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1-11-29 点击数:3339

暖通空调设计是保证建筑使用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暖通空调系统功能的保证,在和谐发展和绿色建筑发展的进程中,暖通空调设计必然需要更节能、减排,并由此开始了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研讨。

  摘要:暖通空调设计是保证建筑使用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暖通空调系统功能的保证,在和谐发展和绿色建筑发展的进程中,暖通空调设计必然需要更节能、减排,并由此开始了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研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 暖通空调 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日渐提高。我国现在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核心,但在环境保护和能源使用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矛盾。因此,应用绿色节能技术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它能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
  1、绿色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先天的空调企业技术研发力量不足以及成本耗费过高等问题,导致暖通空调设计在向未来新技术发展的道路上行进缓慢。同时就目前而言,市场上所谓的节能空调基本上均是通过变频实现的。
  1.1没有暖通空调的绿色节能设计理念。多数人认为空调制冷的温度越低越好、供暖的供热温度越高越好,认为优秀的暖通空调系统应能使人们最大限度地感觉舒适。但从科学的角度看,冷热温差过大会使人对外界环境的耐受力变低,进而威胁到人体健康,且制造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这是与能源保护理念相违背的。
  1.2设计方案难以确定。目前,各种各样的绿色节能技术被提出,每种方案具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得到了极大的开放,人们看待绿色节能技术的角度也变得多样化。但设计方案混杂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缺少统一的设计标准。
  1.3忽视暖通工程的施工管理。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往往会采用缩短工期、挤压成本等方式。
  2、绿色建筑暖通新技术应遵循的原则
  2.1节省原则
  节省原则的意义在于对材料和能源的节约以及利用。当然节省原则并不只是针对空调个别部件的节省,同样也要在最初的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进行节省以及降低材料的运行成本,而其中更是关系到暖通空调中的制冷系统、水泵、风机等诸多通风系统的各个环节。
  2.2回用原则
  正如字面的意思,再次回用暖通空调完好或可修复的整体或局部部件。独立的各个部件实现了暖通空调的可拆卸性。如果暖通空调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非运转系统的单独部件故障,则可以通过自行拆卸,并对其进行清洗和修理,便于再次回用。
  2.3广回收原则
  广泛的对暖通空调的整体、零部件及材料进行回收,但要区别于回用原则,广泛的回收并非是笼统的大规模堆放回收,而是分门别类,有条理系统的对暖通空调的零件和材料予以回收。
  2.4循环原则
  循环原则是在广回收之后再进行加工后循环再生。对报废的材料进行循环再利用,逐渐形成良性的原材料-废料-新原材料的循环利用。但其中也有一些成本过高或者没有再回收价值的材料,例如玻璃钢、岩棉等诸多材料,因此在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的设计一定要合理的控制其用量,避免不可循环材料的浪费。
  3、实现绿色建筑暖通新技术设计的有效对策
  3.1太阳能节能技术
  在众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中,太阳能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仅没有地域限制,而且环保无污染。组成太阳能供暖系统的主要有两部分,分别是集热器和循环控制系统。集热器只要包含换热水箱等其他加热设备,而循环控制系统则由温度控制器、生活热水体系和地板采暖等三部分组成。太阳能供暖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为:源源不斷的应用设备对太阳光予以采集,并将太阳光转化成热能;由热导循环系统将热能处理之后传至换热中心,到达换热中心并成功转换成热水后便可进入地板采暖系统;最后一步便是通过电子仪器对室内温度加以控制和调节。天气是变化无常的,当出现阴天、雨雪天气时,对太阳能的获取则会出现困难,但这时控制系统将会自动进行转换,进入到燃气炉设备对其进行辅导加热,这时即便在冬季居民也可以享受到温暖,在其他季节太阳能充足时还可以为人们提供热水,便利了居民生活。如果暖通空调系统能够应用太阳能技术,将会大大的降低生产成本,同样也节约了大量原材料,最为明显的是太阳能无污染,可以有效的保护环境。
  3.2地源热泵应用
  地源热泵技术存在有较高的经济和节能优势,特别是在解决供热和制冷两个方面,与空气热源泵相比有几点较为突出的优势,例如地源热泵系统影响的只是土壤的温度,并不会对地面或地下水造成严重的破坏,也是当前所了解的最为成熟,并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去热和散热方式。地下土壤温度变化的关键就在于埋于地下30m-100m的竖直埋管换热器了。而埋管换热器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又受到温度高低的影响,但是如果能够平衡冬季吸收和夏季排除的热量,那么换热器的性能也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更不会对地源热泵的运行造成影响,因此地源热泵较为合适的应用地区主要是冬季夏季热量能够相当的地区。但也可以通过改变一些条件使其他地区也能应用地源热泵,例如在寒冷地区可以增设辅助供热设备,而在温度较高的地区可以建造冷却塔供冷。
  3.3冰蓄冷系统优化
  冰蓄冷系统耗电量小,有助于节约电力资源,并且经济效益良好,同时在低能耗的条件下还能实现低温送风,大大节约了能源。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能够在用电高峰期的白天进行供冷,降低了大笔的电费支出。其次,条件相同时冰的蓄冷量明显高于水的蓄冷量,因此蓄冷池的容积也较小,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热损失,节约了能源。当冷水达到1℃-4℃时,才能进行低温送风,风机的动力和风量也会在此时降低,这样就起到了节能的效果。
  3.4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原始而有效的方式,有利于改善室内舒适度和室内空气质量,不消耗资源,没有污染。因此为保护环境支持多用自然通风,现阶段自然通风主要由风压和热压实现的两种通风手段。
  3.4.1风压实现的自然通风。风压是自然通风的动力也是主要手段之一,为实现自然通风,绿色建筑外的风环境至关重要。因此,建筑物在设计和选择施工地点时,务必要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和格局。进一步而言,为了能够达到更佳的通风效果,在设计时要考虑建筑的平面和剖面等细节,在设计时尽量减少空气阻力,例如尽量将门窗设计在一条直线上,扩大开口面积。由于天气的原因,室外风速也会发生变化,这时可以人为的在窗户上加控制风速的设计,例如百叶窗户等,以此使室内通风达到最佳效果。
  3.4.2热压实现的自然通风。热压通风原理则是利用室内外温度不同而导致的空气密度不同,由此出现的压力差而引起的空气流动,热压通风实现了室内污浊的热空气与室外清新的冷空气的交换,由于空气密度的原因,热空气将在顶部通过,冷空气则从底部流入。因此,在设计建筑物时内部应多设计竖向空腔,其顶部最好设计带有可调节性质的开口,目的就在于更好排除室内污浊的热空气,真正实现自然通风。
  4、结束语
  全球气候近些年不断变暖,环境和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在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过程当中,相关人员应当始终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努力推行绿色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与此同时,在建筑施工中要尽可能采用绿色材料,以促进室内环境品质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智敏.实现绿色建筑暖通空调技术的设计[J].科技与企业,2014(03)
  [2]刘勇.实现绿色建筑暖通空调技术的设计[J].能源与节能,2013(11)
  [3]刘俊跃.实现绿色建筑暖通空调技术的设计措施[J].制冷与空调,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