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优化探究
作者: 徐小慧 李钢 来源: 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8-12-03 点击数:3266
【摘 要】 廊坊市地处京津两个大的消费市场之间,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如何在新的市场竞争形势下,抓住京津两大消费市场的优势,拓宽农产品的营销渠道,推动廊坊农业实现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则成为其农业发展转型中必须要面临的问题。本文从廊坊的基本概述出发,分析影响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建立的因素,并探究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期对推动廊坊市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提供建议。
【关键词】 廊坊市;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措施
1 廊坊市的农业发展
廊坊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北接京都,东部与天津港口相连,南邻沧州,西部与保定为近邻。从地理位置来看,处于环渤海腹地,占据京津走廊的优势,将北京、天津兩大消费市场收入囊中。除了绝佳的社会条件,廊坊市在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上也占据优势。廊坊市近几年抓住京津两大消费市场优势,积极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并在畜牧水产养殖、无公害蔬菜、优质粮油和生态林果花木等产业发展方面初步建立了品牌,同时大型农业项目,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也使得廊坊市围绕农业逐渐形成了独居区域特色的产业群[1]。
2 廊坊市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廊坊市在近几年的不断探索中,也建立了几种典型的营销渠道模式,如“直销”模式、“间接分销”模式、“先加工,后销售”的模式、农超对接模式等。这些模式存在的问题依然需要我们深入分析:
第一,在农业成产过程中,散户居多,规模小,产品分散,质量得不到保证,且缺乏市场竞争力[2]。目前在廊坊市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农民采取个体生产的模式,这些农户对市场信息了解不多,对现代化农产品营销模式缺乏信任,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经常陷入“增产不增收”的困境。第二,产销一体化尚未形成,营销链条依然存在诸多的薄弱环节。目前在廊坊市,通过中间环节将农产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中的这种传统营销模式依然占据主要位置,在这一营销渠道中,环节众多,各环节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从生产到营销难以建立一体化模式,造成了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分离,影响了农产品营销的规模化发展。第三,管理模式陈旧,农产品批发、销售市场环境简陋,一些散户在销售过程中不得不依靠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但是这些市场在管理中缺乏规范,从价格到质量上难以形成保障,影响了农业品走向现代化的销售渠道。第四,现代营销手段缺乏应用条件[3]。在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建立“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农业转型的主要思路,但是廊坊市的农产品在营销过程中,后者由于信息化平台建设不足,或者由于专业的营销人才缺乏,使得现代营销手段得不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廊坊市农产品营销市场的闭塞。
3 廊坊市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的措施
3.1 引入现代科技,打造信息化营销渠道
2018年9月第二十二届中国农产品交易在廊坊开展。交易会迎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让传统农业与智能科技实现了碰撞,构建“互联网+农业”的现代化模式[4],与电商平台合作[5],为廊坊农业的生产与营销带来了新的局面。在廊坊展区永清县展位前,红叶生菜、紫橡叶生菜、绿罗马生菜等颜色不一的“高颜值”生菜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这些生菜并不是徒有其表,其在质量与营养方面也为消费者把好了食品安全的关卡,这些蔬菜在营养液中培养出来,利用现代技术实现了绿色安全,无二次污染、无农残的保证。利用现代科技打造品质好、品相好、口感佳的农产品是利用科技推动营销的重要手段。在此次农产品交易会上,廊坊市在农产品营销上吸取的经验不仅在于生产技术的创新,还在于信息化农业销售渠道的构建。
3.2 利用地缘优势,构建一体化营销渠道
廊坊市应立足实际推动现代商贸物流体系的建设,进而为农产品的营销提供良好的物流渠道。廊坊市政府应加强规划,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建立商贸物流枢纽城市,如加强对京津地区的物流服务,利用多种运输方式,建立一小时商贸物流圈,加强与京津以及周边地区的联系,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从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的角度看,廊坊市把握地缘优势,完善商贸物流空间布局,提升物流体系的服务水平,如依托北京新机场,培育壮大航空物流的发展,积极谋划设立空港保税物流园区,形成仓储、中转、配送一体化,打造全方位物流体系,让农产品从运输到储存能够获得良好的条件。
3.3 坚持品牌战略,推动营销模式的转型
农业品牌化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品牌化农产品代表着信赖、安全和高品质。廊坊市农产品在构建营销渠道的过程中应以品牌质量为依托,精心策划农产品品牌发展的相关活动和展会,将粮油、蔬菜、水果等优势农产品引入到品牌化发展链条中来,从供给端改变农产品的质量,用品牌获得消费者信任,从而推动营销的发展。传统营销渠道冗长、流通成本高,品牌的构建面对着诸多障碍因素。在优化传统营销模式的过程中,“政府 + 农户 + 企业 + 经纪人”这种营销渠道逐渐受到青睐与认可。
3.4 推动产销对接,拓宽农产品营销途径
近年来,“农超对接”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营销潮流,通过“农超对接”,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农产品流通中的成本,缩减运输时间,还能够保证产品质量,进而推动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在廊坊市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中,应积极推动“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不断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与超市、学校、的联系。再次,坚持“新鲜、平价、安全”的原则,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经营费用、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确保进入超市和学校的农产品的信息都能够在信息系统得到体现,从而得到生产者和消费者共赢的营销目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廊坊市在建设现代新型农业的过程中,应注重农产品营销模式的构建,让农业产业不仅能够生产出健康、安全的产品,更能够利用现代化营销模式将产品推入市场,进而形成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促进廊坊农业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
参考文献:
[1] 王立文,杨亚兵,姜代红,等.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及 物流体系优化研发[J].福建电脑,2018,34(09):20-22.
[2] 周婕.基于农村合作组织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优化研究 [J].农业经济,2018(09):139-140.
[3] 王堂建.农产品营销对策研究——以金沙县为例[J].农民致 富之友,2018(16):32.
[4] 李佳,谭莉,马玥,等.“互联网+”视角下特色农产品营销策 略研究——以云南楚雄野生菌营销为例[J].中国集体经 济,2018(26):54-56.
[5] 王永德,王浩. 新互联网农业营销模式在A垦区的应用分 析[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6,28(02):111-114.
- 上一篇:宿迁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分析
- 下一篇:农产品品牌推广效果关联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