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党内理想信念教育探讨
作者: 李斌雄等 发布时间:2019-01-04 点击数:3915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9)01-0010-11
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党组织对党员和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而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2012年,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 11。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社会历史经验与党的建设规律基础上深化了对理想信念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把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要求上升为对全体党员的要求,并逐步发展成为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党规党纪规定。中共中央2015年10月颁行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开篇就指出“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理想信念”一词出现6次,既在开篇与结尾强调呼应,又在文化建设与从严治党部分被提及4次,明确指出了“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3] 63。由此,十九大党章修正案把教育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基本任务的一项要求。
然而,在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我行我素,“四风”问题频出;少数党员以批评嘲讽“共产主义”为“时尚”;“不信马列信鬼神”,党员与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问题成为新形势下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党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4] 11。就研究对象而言,当前学界对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多集中于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的教育上,对以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为对象的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并不充分;就现实归因来看,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都是基于自身理想信念的动摇,都源于“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因此,探讨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与实践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既能丰富党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强化学界对于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薄弱环节;又能为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提供思想保障和底线约束,为实现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的有机结合以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提供有力支撑。
一、理想信念教育既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更是当前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5] 12那么,理想信念教育又是从何而来呢?其实在理想信念形成之初,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就相伴而生。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区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两个教育层次,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在当代中国的阶段性表现,是引导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目标、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并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的起点。由此,有学者提出:“所谓理想信念教育,就是通过对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引导人们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确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6] 34理想信念教育是超越性与现实性、主观性与客观性、科學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就教育目标而言,理想信念教育旨在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使全体社会成员树立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坚定信念,引导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共产党员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而理想信念教育的任务则是从这一目标出发,对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共产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教育和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教育”[6] 210。其中,后3个教育任务是立足社会现实状况,直接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其最终归宿在于引导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共产党员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供基础和保证。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里明确提出“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4],由此,理想信念教育上升到了党的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高度,并从4个层面凸显其战略意义。一是在历史继承性方面,警醒全党要牢记党的光辉历史、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二是在现实性方面,针对当前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重大挑战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回应;三是在理论自信方面,是坚持“四个自信”,坚信理论彻底性的重要体现;四是在未来指向性方面,凸显明确的道路指向性,保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提出:“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3]这一论断,是由理想信念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党的思想建设现实要求共同决定的。要保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和号召力,必须首先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党的思想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
(一)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开展的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是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基础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引导人们尤其是党员干部真正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党员的理想信念是挺起民族精神脊梁的“钙”,是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纯洁性的“根”。
(二)理想信念的模糊和动摇是党员走向违纪违法的重要思想源头
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7] 94-95,新时代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在总结回顾党员违纪现实基础上,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反腐倡廉新形势下对共产党人思想与行为的把关和指引。理想信念作为驱动人行动的精神中枢,是个体精神世界最为稳定的内核,是党员先进性身份与思想的重要保证。个体对自身理想信念的模糊与动摇往往伴随着对另一种理念的迁就与妥协。在这种此消彼长的过程中,部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被不断抵消、淡化直至消逝,失去了作为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与行为基础,进而影响其行为选择。再加上客观存在的外部环境诱惑,最终导致党员违纪甚至违法越轨。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蝕,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8] 116-117。这就是新时代对每一个共产党员高举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具体要求,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坚守纯洁性的思想基础。
(三)党员违纪腐化的现实,迫切需要唤醒党员的理想信念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9] 144,对此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进一步强调,“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进一步“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提出明确要求[10]。十八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显示:“十八大以来,经党中央批准立案审查的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十八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11]全国纪检监察机关也查处了大量违纪案件(表1);在原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纪律审查”栏目公开发布的中管干部党纪处分通报中,“理想信念丧失”已成为党员违纪事实的高频词;习近平同志也一再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党对干部的要求”[12]。这充分说明,党员因理想信念淡化而导致的违纪问题已成为党建工作的心腹之患,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的要求,是解决党员违纪问题的重要前提。

二、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思想武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遵循党中央的决策与部署,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将反腐败高压态势贯彻始终,力求解决存量,遏制增量,淬炼党员理想信念。一是紧抓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通过严查严打,整风肃纪,切实解决党员干部理想动摇的思想源头;二是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政风持续向好;三是坚实理想信念“硬骨”,持续深入执纪问责。在现实基础上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并通过动态反馈,形成了长期性、常态化的警示机制。
(一)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强化执纪监督力度,维持高位查处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针对重要节点开展执纪问责,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多措并举、深挖细查。一方面,党政纪处分人数占违反八项规定处理总人数的比例从2013年的25.3%攀升至2016年的73.6%、2018年8月底的70.6%;5年多来党政纪处分率已达58.41%(见表2),处分人数已达处理人数半数以上。这充分表明违法多伴随违纪,多是在违纪基础上偏离正轨导致的贪污腐败,反映出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政治信仰淡化。另一方面,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截至2018年8月底,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28万起,处理33.29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9.44万人(见表2),给予党政纪处分人数呈增长态势,始终保持查处高位。这又反映出党中央执纪必严,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实际行动,不断淬炼强化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个持续培养、提升的过程,更需要把握关键时期,及时推动量变走向质变。在前一个过程中,参加组织生活和党内各种活动,学习系统的理论可以作为培养提升的途径,但它代替不了实践层面的践行,尤其是在“四种危险”“四种考验”交错纵横的紧迫关头,共产党员面临的是狭路相逢、不进则退的关键抉择。向死而生,对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党员干部既能在高压执纪态势下坚守本心,也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
(二)违纪增量逐步减少,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由图1可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累计同比增速呈下降态势,表明党员违纪增量逐步减少,违纪存量持续消耗。由此可见,“全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四风’正在取得明显成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正在发生系统性变化,从严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正在全面推进”[13] 20-23。这意味着党的作风建设的提升、党风政风的持续向好,共产党员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促进党员理想信念在反复锤炼中的不断磨砺。在顺境中要懂得执着,坚守理想信念不动摇,虔诚而执着、自信而深厚;在逆境里要知道沉着,一步一脚印将党员的理想信念落到实处,循序渐进、步步深化。
(三)深入执纪问责各项工作,坚实理想“硬骨”
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增写坚定理想信念内容,并将其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基于党的建设规律,对于精神“把关”现实要求的有力回应。一是针对扶贫领域腐败与作风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从监督资金使用着手,关注扶贫实效。二是找准廉政风险点,强化纪委派驻机构建设,探索有效监督形式。三是要抓好问题线索的研判纠察,把握重要线索,善于捕捉可疑线索,严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这“三类重点人”。四是把巡视审查的“后半篇文章”写好做实。用通报曝光制度强化警示教育,借问题审查堵住监督缺口。五是持续推进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实时把握了解党员思想动态,补足党员理想信念“钙片”。在各项工作中加强理想信念引导,扩大执纪问责覆盖面,夯实监督问责追责,制度之笼越扎越紧,巡视“亮剑”震慑常在,党员理想信念淬炼广度不断延伸。

三、加强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对策
加强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有效遏制党员违纪的重要思想基础,更是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武器。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必须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14]。坚持管党治党的结合,具体到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领域,就是必须坚持广泛性教育与层次性教育相适应,坚持理论教育与党性锻炼相统一,坚持榜样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坚持专题性教育和长期性教育相承接,坚持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相协调。这也是解决当前党员干部因理想信念淡化与动摇而导致的一些违纪问题、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实践路徑。
(一)坚持广泛性教育与层次性教育相适应
首先,就现实生活中党员理想信念的广泛性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差别。在差异性方面,有理想层面的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长期理想与短期理想、崇高理想与庸俗理想之分,也有信念层面存在着的理性信念与非理性信念、科学信念与非科学信念之别;在阶段性方面,也存在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同发展阶段要求,有信仰、信念、信奉的迥异。所以,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在足够广的范围内,从党员自身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辩证地、发展地展开。
其次,基于党员干部违纪问题频发的现实要求和其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党员群体核心骨干的重要地位,党员干部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少数”。这就要求在进行广泛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更要面向党员干部展开具有层次性的理想信念教育。基于党员理想信念参差不齐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旨在用高层次理想信念的要求来指引党员干部逐步提升,这是新时期重燃党员理想信念之火、遏制党员违纪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什么才是共产党员努力奋斗的高层次的理想信念呢?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今天,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5],正是对此问题的有力回应。每一位普通党员和党员干部都应以此为鉴,不骄不馁、不卑不亢,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二)坚持理论教育与党性锻炼相统一
习近平同志强调的“一些人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认为是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见的,是虚无缥缈的。这就涉及是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世界观问题。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4] 322,恰如其分地揭示了部分违纪党员“不信马列信鬼神”、模糊党的理想信念与宗教信仰区别、对马克思主义不是“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等问题产生的根源。这启发我们,党的理想信念教育要重视理论引导,并将之与现实的世情、国情、党情相联系,强化实践层面的党性锻炼。
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共产党人来说,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15] 4-8。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加强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定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强化对理想信念的虔诚度与笃信力,挺起党员的精神脊梁。
二是进行实践层面的党性锻炼教育。“要把我国发展得更好,离不开理想信念的力量。我们共产党人锤炼党性,首要的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6],深化理想信念教育,要求每个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作出应有表率。一方面,强化宗旨意识,加强自省自律,对高尚情操笃定坚持,对腐朽观念坚决抵制,严防理想信念蜕化变质,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另一方面,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岗位履职中率先垂范,对本职工作不懈进取,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用理想信念作为导航之舵、指引之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三)坚持榜样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

- 上一篇:适应新形势 做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
- 下一篇:美国供给侧改革挑战、应对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