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过低,请换最新浏览器或改成极速模式 (请下载最新浏览器)
   当前位置 > 首页 >古代文学>元稹咏物诗的艺术特色与成就

元稹咏物诗的艺术特色与成就

作者: 秩名 来源: 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8-10-09 点击数:3661

元稹咏物诗题材广泛, 内涵丰富。大量咏物诗的创作, 既表现了自身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抒写个人的哀怨情仇, 又关注社会现实, 传达出对政局现...[全文]

  摘    要: 元稹作为中唐着名诗人, 向来以伤悼诗及乐府诗为学界所关注, 而其咏物诗却缺少应有的关注。本文从元稹咏物诗的创作背景入手, 分析元稹咏物诗的艺术特色:重情比兴、针砭时弊、言语优美, 具有不可抹灭的艺术价值, 其咏物诗的艺术地位同样在中唐占有重要一席。

  关键词: 元稹; 咏物诗; 艺术性;
 


 

  Abstract: Yuan Zhen, as a famous poet in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has always been famous among the academic circle for his mourning poems and Yuefu poems, while little emphasis is laid on his object-chanting poems. Starting from the creation backgrounds of Yuan Zhen's object-chanting poem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Yuan Zhen's object-chanting poems, including much emotional description and metaphor, pointing out real problems, beautiful words, thereby pointing out that they also have indelible artistic value, and establishing the important artistic position of Yuan Zhen's object-chanting poems during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Keyword: Yuan Zhen; object-chanting poems; artistic;

  元稹是中唐时期着名的诗人、批评家, 亦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小说家。其诗与白居易齐名, 世称“元白”, 二人多有唱和之作, 友情颇深。今人对元稹诗歌的研究多关注于伤悼诗、艳体诗及乐府诗等方面, 缺乏对咏物诗的关注。以《元稹集》为本, 结合艺术鉴赏和适当考证, 暂确定元稹咏物诗为136首。其咏物诗在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上颇具特色, 描写对象和题材手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元稹咏物诗进行整理和分析, 开拓元稹诗歌研究的新领域, 也可以从一个新角度探析元稹的思想情感、人生境遇与中唐诗风之间的复杂联系。

  1、 知人论世:元稹咏物诗创作背景概述

  首先, 对元稹其人及人生境遇做一个大致的考察, 发现其诗歌艺术与人生历程、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元稹 (779-831年) , 字微之, 别字威明, 洛阳 (今属河南) 人。唐代文学家,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小说家, 其诗歌与白居易齐名, 世称“元白”, 8岁丧父, 少经贫贱, 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 25岁登书判拔萃科, 授秘书省校书郎, 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 授左拾遗。元和四年 (809) 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 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历通州司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员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 擢祠部郎中、知制诰。长庆元年 (821) 迁中书舍人, 充翰林院承旨。次年, 居相位三月, 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 (829) 为尚书左丞, 五年, 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

  元稹一生仕途不顺, 颠沛流离, 四经贬谪。在历经权海浮沉, 人生坎坷之后, 元稹以诗歌抒发心中苦闷。丰富的人生经历及深厚的友情爱情所感, 造就了元稹咏物诗的别具一格的艺术面貌。其咏物诗更多地流连于眼前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及琐碎器物, 并以此为契机表现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 抒写个人内心的哀怨情愁。元稹同白居易一样, 也以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 传达了对政局现状的担忧、对个人境遇的抒发、对历史发展的思索。咏物诗因为文人创作环境的改变而展现出各自的特征, 表现出诗人特有的自省和关怀精神。

  其次, 对咏物诗这一体裁进行简单的辨析。咏物诗的滥觞期为齐梁时期, 其时咏物诗大量产生, 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品种。凡一草一木, 一虫一鸟, 一器一物, 皆可入诗。六朝时期的主要咏物诗人有王融、谢眺、沈约、鲍照、萧衍、萧纲、吴药、何逊等人。齐梁时期咏物的主要倾向是体物徒事刻画, 不见神似。咏物之作缺乏兴寄之情, 且有不少诗作格调卑下, 庸俗无聊。齐梁诗风之下, 咏物诗与宫廷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反映出文人庸俗无聊的心态。唐代的咏物诗, 正是对传统咏物诗进行扬弃的产物。它远眺风骚咏物重兴寄的传统, 近承六朝咏物重刻画的遗风。体物工作, 写形传神, 生趣盎然;兴寄之作, 物我交融, 感慨遥深, 使咏物诗的发展达到了成熟与繁荣阶段。“但唐代仅仅一个朝代, 咏物诗的总量就远远超过了以前历代总和。据我们统计, 《全唐诗》中咏物之作多达6021首。再加上中华书局1993年出版的陈尚君辑校的《全唐诗补编》中的728首, 全唐咏物诗总数就增至6789首。” (1) 不仅数量惊人, 而且唐代咏物诗的创作, 从初唐至晚唐呈现一个直线上升的递增态势。

  中唐后期的咏物诗创作伴随着文学上的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而来。这时期政治上出现革新局面, 诗人们幻想帝国中兴, 其议政参政的政治热情看涨。这时期咏物之作数量激增, 题材逐步扩展, 内容丰富多彩。此时期的咏物诗, 论其主要创作倾向, 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是以韩愈、李贺为代表的“奇谲派”, 二便是以元白为代表的“兴寄派”。

  再次, 对元稹咏物诗的全貌做一个综合的考察。元稹咏物, 大多有为而作。按所咏之物, 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自然万物, 包括天时节令草木鱼虫等, 其中以草木鱼虫数量最多, 物象为花、竹最为常见;二是日用器具类, 如剑、弓、酒等;三是文化艺术类, 如画、纸、乐器等。元稹的咏物诗内容广泛, 多见寓言体, 托物言志。亦着重创作咏物组诗, 如《有鸟二十章》《有酒十章》等。元稹的咏物诗既发扬了杜甫即物抒怀、感时讽世的务实精神, 又睹物思人、比兴重情地表达了内心追忆之情, 吟写性情、比兴寄托、寓意弥深, 提高了咏物诗的艺术境界, 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魅力。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说, 元稹在咏物诗的创作上都有开拓之功。同其一生挚友白乐天, 共同创造出中唐咏物诗繁荣昌盛的半壁江山。

  2、 言志重情:元稹咏物诗的艺术特色

  元稹咏物诗的艺术创作具有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 纵然提起中唐咏物诗, 多是以白居易居头功, 咏物诗数量为唐代诗人之最, 佳篇众多, 大体以平易出之自成一格。“元白”并称, 但二者的艺术成就不可只重其中一者。二者诗风相近、唱和众多, 但元稹的咏物诗多以情感见长, 状物抒情并不是一味地以物为绝对中心, 而是物我交融, 情贯物中。咏物诗中寄托着人生感慨, 寄寓着人生理想, 通过对所咏之物的描绘, 透射出元稹其人的浓郁感情及其身后所映照的整个浩大中唐。

  2.1、 情花意竹

  元稹咏物诗中, 以描绘花和竹数量最多, 俯拾皆是。诗人笔下的花与竹, 寄托着诗人深厚的感情, 表达着诗人的人生理想, 名之为“情花意竹”, 主要包括《桐花》《种竹》《牡丹二首》《赋得雨后花》等。如《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看似描写寻常的村落人家, 写出菊花之开在秋季, 后一句别有深意, 既写出了菊花不争名利的君子之名, 又与“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遥相呼应, 深感诗人思念妻子之情之深切。如《斑竹》:

  一枝斑竹渡湘沅, 万里行人感别魂。

  知是娥皇庙前物, 远随风雨送啼痕。

  将斑竹的神话意象引申出来, 正所谓“斑竹一枝千滴泪”, 娥皇女英哭泣之泪使诗人痛感别魂。穿过风雨, 只为一睹离人之泪, 解相思之情。亦有借书写树木表达心中志气, 如《松树》:

  可怜孤松意, 不与槐树同。

  闲在高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