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传播中唐代文学的作用分析
作者: 互联网 来源: 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8-10-09 点击数:4502
摘 要: 在中华文化漫长的发展历程中, 进化、衍生出了灿若星河的酒文化。唐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王朝, 酒文化在其繁荣的文学中得到了全面的升华与传播, 在以文学为载体的传播主体中逐渐形成媒体传播路径和非媒媒体传播路径为主的诗酒融合气象。在动态传播和静态传播相结合的过程中, 酒文化自身又因为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而得到升华。以酒文化在唐代文学中的传播研究为基础, 从酒的文化内涵出发, 结合文学创作心理学的理论, 通过对唐代文学中的酒文化的传播主体和受众、内容及其路径和传播效果的研究, 从崭新的视角全方位提升对酒文化在唐代文学中独特传播模式的认识和把握。
关键词: 唐代文学; 酒文化; 传播特征;
Abstract: In the long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the wine culture can be evolved in the long history.The Tang Dynasty is one of the most prosperous dynasties in China, and the wine culture has been comprehensively sublimated and spread in its flourishing literature.Relying on the strong wine culture in the Tang Dynasty background, with the prosperity of the Tang Dynasty literature as the carrier, in a wide range of communic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poetry and wine phenomenon is formed taking the path of transmission of media and the path of non-media as the core.In the process of combining dynamic transmission and static transmission, the wine culture itself has been sublimated because of its rich and varied literary works.The research in the literature in the Tang Dynasty 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wine culture, wine culture connotation, combined with literature creation psychology theory,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literature in the Tang Dynasty wine culture disseminator and audience, content and path and the dissemination effect, to understand the unique mode of transmission from the new perspective of omnibearing promotion of wine culture in the Tang Dynasty literature.
Keyword: Tang Dynasty literature; wine culture; communication features;
华夏巍巍五千年, 底蕴深厚, 文化繁荣而多样化。酒作为一种物质文化, 它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紧密联系, 作为酒的故乡, 中国有着深厚的酒文化历史。在唐代繁盛而又众多的文学作品中, 与酒相关的诗作名篇或是咏酒诗的记载就有六千余首, 酒成为唐代文学中重要的文学符号和文化精神, 我国的酿酒工艺、酒器酒具、饮酒方式和饮酒习俗等酒文化被唐代的诗、词、歌、楹联、题壁等多种文学形式记载和传播了上千年[1]。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酒文化在唐代文学的传播及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 在唐代文学发展的大背景下, 阐述和界定酒文化与唐代文学之间的关系, 深入发掘酒文化在唐代文学发展中的的深厚历史渊源;以此为基础, 从唐代文学中的酒文化的传播群体, 传播渠道, 传播内容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从以上三方面总结及精炼其传播特征;最后, 通过对唐代文学传播的特性研究, 反面论证蕴含其中酒文化的传播效果, 探讨其在以唐代文学为传播载体下而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诗酒相融———唐代文学与酒文化的关系
“酒文化”的概念, 由着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酒文化是一种以酒为物质承载方式, 以与酒有关的行为制度、风俗习惯等为中心的独特的文化形态[2]。在历史的积淀中, 它逐渐将诗词、书画、戏剧、歌舞融于一体, 散发着特异的光彩和人文魅力。三国有曹操对酒当歌, 慨叹人生几何;唐有李白斗酒诗百篇;宋有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等。酒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不再是作为一种简单的食用饮品出现, 而且逐渐渗透进了人们的智慧和艺术创作。
唐代文学即公元618年至907年间唐朝产生的文学。在前代文学发展的基础上, 唐代吸收其它朝代文化的精华, 逐渐形成了内涵深刻而丰富、具有辉煌成就的唐代文学。无论是唐代的国宴、家宴, 还是酒肆、市井, 帝王将相与才子佳人, 酒都作为必不可少的文化元素出现在其中。同时, 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善于吸收各民族和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 西域的乐舞艺术、梵剧、古日本文学等等, 与唐朝文化相互渗透融合, 促成了豪放、包容、绚烂多彩的文学特色, 其融入了文学家在社会生活中的创作灵感和主观感受, 这些文学创作不单单是对简单的社会生活描写和反映, 而是与酒文化的交融共通, 并形成了唐代独有的诗酒相融气象。
唐代文人与酒为伴、酒兴诗亦兴, 正如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描写的那样“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麴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辩惊四筵。”[3]216-25整首诗中, 上到诸侯王公, 下到布衣百姓, 生动地写出了长安城喜酒、善于饮酒的八人醉酒之后的状态。李白与酒更是结缘至深, 诗酒相融, 如其创作的一首着名的醉歌———《襄阳歌》, 诗中描写到“落日欲没岘山西, 倒着接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 拦街争唱白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