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过低,请换最新浏览器或改成极速模式 (请下载最新浏览器)
   当前位置 > 首页 >会计论文>论由国家化转变为国际化的会计发展模式

论由国家化转变为国际化的会计发展模式

作者: 孟巍 来源: 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8-11-16 点击数:3089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融合趋势,我国的会计发展模式也要逐渐由国家化转变为国际化,要开放我国会计发展的视野,探索会计发展模式的国际化可行路径,全面分析我国会计发展模式国际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思考我国会计发展模式国际化的问题,要体现会计国际化的中国特色,要意识到会计国际化不是去中国化,而是强中国化,更好地使中国经济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确保中国利益在会计发展模式国际化的实现。

关键词:会计 发展模式 国家化 国际化

我国的会计发展模式要由国家化逐渐转变为国际化,顺应时代的经济融合趋势和特点,实现会计发展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比较各国会计实务与惯例之间的异同之处,尽可能地实现各国会计发展模式的协调和一致性,寻求各国会计的共性,消除不必要的分歧和误解,从而较好地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最终达到各国会计的统一与协调。我们要基于这一前提,重点探讨我国会计发展模式国际化的具体策略,较好地推进会计国际化发展。

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分析

1.会计发展模式的国家化向国际化转变的可能性。

1.1经济运行方式日趋统一,为会计国际化提供可能。在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变革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手段与其他国家日趋一致,实现了跨行业、跨部门的经济联合,形成了不同所有制的经济联合体,并不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跨国经营,这就使中国会计与其他国家会计的交流与合作、协调成为可能。

1.2会计自身的国际共性,为会计国际化提供可能。普遍性采用的借贷记账法、权责发生制、运用账簿连续系统而全面地记录经济业务等会计方法和流程,可以说是一种“国际共同语言”,因此可以看到会计本身所具有的国际共性特征,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各国会计都要依循和遵守市场经济大潮下的会计商务语言,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这种会计自身携带的国际共性为中国会计国际化提供了可能。

1.3中国会计发展模式的“去政治化”,为会计国际化提供可能。在中国会计发展模式之中,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政治化因素对于会计发展模式的影响日趋弱化,这就使中国会计发展模式的视野更为开放和拓展,为中国会计国际化提供了可能。

1.4法律體制的完善与健全,为中国会计国际化提供可能。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改革开放逐渐加强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重新修订了与会计相关的法规制度,如:新的《注册会计师法》、《证券交易法》、《公司法》等,这些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全,为中国会计国际化创造了条件。

2.会计发展模式的国家化向国际化转变的必要性。在全球经济趋于统一和融合的状态之下,国际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各国会计发展模式的不同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语言障碍”,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困扰。为此,有必要实现中国会计的国际化。

2.1国际贸易与经济往来扩大化对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要求。我国经济的发展日趋扩大化,国际贸易和国际往来越来越频繁,这就需要了解国外公司的会计报告和会计制度,以避免出现分歧和误解,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同时,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吸引外资,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和技术,这就需要我国的会计制度和报告能够与国外保持一致。

2.2筹资范畴不断扩大对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企业要加强自身的新产品研制开发和技术改造,如果单凭企业个体的力量进行利润的积累,显然不切实际,难以与国外企业竞争。为此,需要企业筹措国际资金,而如果企业的会计报表的全面性、真实性缺失,则会使资金筹措失败,而使企业处于竞争劣势。同时,我国向国际金融机构筹措借款,国际金融机构也要求发展中国家的相关企业提供与国际会计惯例和准则相一致的会计报表。

2.3跨国公司业务的拓展对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要求。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形势下,跨国公司经营业务不断拓展,这就需要跨国公司的会计人员了解所在国的税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等内容,同时也要设计与所在国相适应的调节性企业会计制度,以实现对国外子公司的运营管理。

二、国家化会计发展模式向国际化转变的路径探索

我国会计发展模式的国际化转变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和吸收国外会计的先进思想和技术,而非照搬照抄,要积极参与全球性会计专业团体和会计协调组织,利用国际讲坛向世界介绍中国会计,强调和倡导双向协调。我国还要成立专门的外国会计、国际会计的研究机构,兼收并蓄其他国家的会计经验,注重引进国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宏观会计、组织会计的相关技术,更好地推动我国会计核算体系的改革和发展。

1.实现会计国际化的跟进式。中国会计国际化要以中国实际情况为切入点,跟随《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制定与中国实际情况相契合的“会计准则”,并在会计实践中加以实施和贯彻。以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例,它是对原有的《企业会计制度》的继承、扬弃、充实和创新发展,而非对原有的《企业会计制度》内容的全部否定,它对于维护我国社会经济秩序,规范企业行为,严格会计核算,加强会计监督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2.实现会计国际化的引领式。这是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另一种形式,可以实现在会计模式、会计管理、会计市场、会计教育、会计人才等多元化的会计国际化引领。这种引领式的会计国际化是加强了会计中国化,引领中国会计向国际标准水平迈进。

3.实现会计国际化的制度自信、自主和创新。

3.1会计制度的自信。中国会计国际化要有会计制度自信,在正确自身素质的前提下,按照确定的目标和标准,完成既定的事业,在会计制度自信的条件下才能不断向前,实现改革与创新。这主要和会计法律法规、会计规章、会计规范性文件、统一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制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不断总结和提升。

3.2会计制度的自主。中国会计国际化要充分考虑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由主管会计工作的财政部门自主制定会计制度,自主承担责任,较好地加强中国会计国际化。当然,会计制度的独立自主并非闭关自守、因循守旧,而是以开放的视野、引进和学习的眼光,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的会计模式、管理经验和实务技术,实现“洋为中用”,更好地制定高质量、高水准的会计制度。

3.3会计制度的创新。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制度创新是一种补充、修订和完善,融入了新的元素和要求,是实现中国会计国际化的逐步提高和跨越式的发展,不断达到创新国际水平。

4.要将进口关税税率的选择引入会计国际化策略。我国在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对进口关税这一特别的税种的开放程度要保持适宜的速度,不可过快,否则,如果进口关税快速下调会极大地打击我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我国在制定进口关税税率的会计国际化具体问题中,要首先体现“他国利益”,其次才是我国企业的利益,这样才能使我国与他国的进口关税税率一致,实现双方收益的最大化,达到共赢的效果。

总而言之,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是循序渐进的,并且要结合中国现实发展情况,加强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制度自信、自主和创新,加强会计国际化而非去中国化,更好地提升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与ACCA合作共同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方案[J].杨罗花.中国投资.2013(S2).

[2]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思考[J].王颖,吴穷,曲翠平.市场研究.2013(05).

[3]会计学专业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双融合”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苟建华,傅昌銮.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03).

[4]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会计文化背景研究[D].劳川奇.西南财经大学2011.

[5]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问题研究[J].史岳鑫.中外企业家. 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