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过低,请换最新浏览器或改成极速模式 (请下载最新浏览器)
   当前位置 > 首页 >成本管理>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效率的策略分析

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效率的策略分析

作者: 汪娜  发布时间:2018-12-04 点击数:3947

摘 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实现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以规范与控制经济业务活动,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及提高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但我国企业在实际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仍存在着缺少监督、人才素质有待提高及制度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亟待我国企业通过完善制度、提高人才业务素质等手段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效率。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内部控制制度问题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因素 对策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及重要性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企业通过制定审批授权、不相职位分离、内部审计等制度,旨在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及保證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贯穿于企业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及投融资全部过程中,企业通过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促使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财务管理效率,同时,内部控制制度中有关资产管理、定期盘点等规定可以有效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避免企业工作人员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侵害企业资产行为发生的机率。

二、影响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效率的因素

1.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本身设计不合理。首先,多数企业出于对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成本考虑,加之为应付财政部门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硬性规定,直接照搬其他企业内控制度,以该制度作为本企业财务管理的指导依据,未能将制度与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人员结构等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少可执行性,造成财务管理混乱。其次,个别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中缺少对不相容职位分离及审批授权制度,财务部门经常由出纳一人办理现金支付所有业务,重大投资项目未经企业集体决策,最终导致企业面临较高的投资及贪污舞弊风险。

2.企业财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一是财务人员业务方面。个别企业财务人员由于年龄、学历及专业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适应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其财经法律、电算化操作及办公自动化运行等工作,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对财经、税收等专业知识进行及时更新,缺少财务管理创新理念,工作中表现懈怠、无进取心,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职业道德方面。个别企业财务人员由于职业道德缺失,在受到企业领导授意情况下,不能坚持原则,在违背职业道德情况下编制虚假会计凭证,甚至个别财务人员与其他工作人员串通后侵占企业资金,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未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进行有效监督。首先,企业内部方面,多数企业未能在企业内部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导致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与执行情况无法取得有效的监督,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及效率低下。个别企业虽然在内部建立了审计部门,但由于审计部门隶属关系、人才配备及各部门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开展受到阻碍。其次,外部监督方面,各地财政部门由于人员数量限制,未能对所有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同时,会计师事务所虽然开展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工作,但由于审计费用由被审计企业承担的原因,对会计师事务所独立、公开开展审计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三、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效率的对策

随着我国企业现代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规范企业财务核算、保证资产安全与完整、降低个人侵害企业资产风险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按照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内控制度,并保证内控制度有效运行,但个别企业由于受到思想意识、人才队伍、审计监督等方面的影响,内部控制制度在设计与执行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我国企业通过提高认知、强化人才培训及健全内控制度等手段予以解决。

1.树立正确的内控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应在内部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定期对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速度及现金比率等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一旦某指标达到警戒线时,应及时向企业管理层进行汇报,以便企业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同时,企业应指定专人定期对国家宏观政策、财经法规与税率等变动情况进行实时关注,降低外部宏观影响因素对企业造成的财务风险。最后,鼓励企业各部门及全体员工从自身作起、从身边作起,将日常工作中所发现的生产工艺改进、产品成本降低等细小建议进行收集、反馈,以此作为企业改进生产经营管理、降低经营风险的科学依据,保证企业内部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观念。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企业应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要求并结合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特点设计内控制度,并根据内审机构出具的内控审计报告及各部门在内控执行中提出的问题对内控制度进行及时修订,以保证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其次,内控制度中应详细列明各部门及员工在内控执行工作中应具体负责的内容,保证部门及员工在执行中有章可循,避免相互推诿。同时,企业应根据制定的内控制度岗位设置情况配备一定数量且掌握专业技能的财务人员,保证内控制度执行的顺利。

3.利用内外部监督规范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运行。一是在企业内部成立内审机构,并为了保证内审机构独立开展监督工作,将其隶属关系直接由企业董事会领导,定期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与执行有效性进行审计,并督促企业各部门及员工严格按照内审报告中发生的问题及建议进行整改。二是财政部门应定期对辖区内企业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与建立情况进行监督,加大对企业内控制度监督处罚力度,以督促企业积极建立与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4.加大财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力度。首先,企业应聘请财经院校教授、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就《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在设计、与执行中应关注的事项等内容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一来促使企业财务人员能够领会控制制度规范的精神,二来可以保证企业财务人员在制定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时能够有效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操作性。其次,在企业各部门及员工之间广泛宣传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在增加企业员工法律意识的同时,使其树立正确的内部会计控制观念。

5.建立内控制度考核机制。 企业在开展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监督的同时,也应在企业内部建立内控执行考核机制,通过组织对各部门及员工一定期间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情况进行考评,对于积极并出色执行内控制度的部门及员工给予物质、精神方面的奖励,同时,对未能认真履行内控制度的部门及员工给予严厉的惩罚,以此鼓励企业全体员工树立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不断提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效率。

6.严格企业授权与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首先,企业应建立审批授权制度,按照经济业务金额及重要性对各级领导设置审批权限,例如,对于1000元以下由部门领导进行审批,1万元以上由企业总经理审批,10万元以上必须经企业董事会集体决策通过方可执行。其次,企业应建立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对经济业务风险点进行查找,并对各个风险控制点设置相应岗位,规定不准由一人经办某项经济业务全部过程,以降低个人因追求经济利益侵害企业资产的风险,经济业务由不同岗位工作人员之间形成有效制衡。例如,对于采购业务而言,禁止询价岗位与签订合同岗位由一人担任,避免办理人员与供应商串通侵害企业利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应科学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积极查找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漏洞,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提升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建立考核机制等对策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效率,以充分发挥内控制度在保证资产完整、规范会计核算过程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作用,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促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红:浅议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及防范,中国集体经济,2016年06期.

[2]刘学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及措施,企业导报,2014年10期.